宋粉云,广东省教学名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药物分析”,国家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色谱分析”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负责人。“药物分析”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负责人。 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0年,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20部,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学》副主编,主编我国第一本案例版《药物分析》教材(广东省精品教材)。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分析》教材、慕课、试题库(副主编)建设。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研究方向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色谱分析新方法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为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和奖励30多项。高晓霞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7篇。社会任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沉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儿童中毒救治中心首届专委会委员。 主讲《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课程。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各2项,建设完成省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药物分析虚拟实验室的建设”,牵头建设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高等仪器分析”,参与建设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色谱分析”。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篇,参编规划教材8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特等奖1项(第二)、二等奖1项(第二),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第二)。指导本科生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2项,荣获国家级奖项“药苑论坛”二等奖1项。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学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陈晓颖广东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擅长利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篇。系统讲授《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两门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副主编《生物药物分析》《药物分析笔记》2部,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2部。 目前担任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广东药学院优秀教师” 和“广东药学院先进教学工作者”称号。曾获“广东药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周漩周漩,分析化学理学博士,药物分析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信息学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第二批校级培养对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编写专业著作5部。在广东药科大学青年教师竞赛中多次获奖,获得广东药科大学第九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药物分析》(2014年)成员。谢智勇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副院长,教授,博导,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访问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药物分析学学科带头人,肠道菌群与代谢调控课题PI。 主要研究兴趣为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物分析,重大疾病多组学的基础与应用转化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已在Food & Func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国内外期刊期共发表论文140 多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他引过1000次,参编《药物分析学》等专著6部。现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GLP与药理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现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创委等专家。徐新军药物分析学博士,中山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信局、广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库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广东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药、化学药质量标准研究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已与企业合作完成多项药品质量标准及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并通过国家药审中心审核,建成药品质量评价技术平台及中药化学对照品制备平台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5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近5年主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1项,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扬帆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1项。参与编写《药物分析实验指导》双语教材,《基础仪器分析》。张婷婷获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基于微型色谱模块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开发及应用研究和中药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收载论文20余篇。 参与编写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分析学》第二版(2015年8月出版)和第三版(2020年3月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分析》第三版(预计2020年8月出版),主编《中药分析学实验》(预计2020年12月出版)。 获得“第七届暨南大学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负责讲授的《中药分析学》、《中药分析学实验》在近6年的课程评估中,排名均在学院前三名;课程资源建设评级获得最高等级“AAA”评级。主讲的《药物分析实验(全英)》获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讲授的《药物分析》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委会委员。慈薇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学中心副主任,博士,副教授。专业方向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要参与(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科研论文14篇,其中一作或通讯9篇。主持美国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研课题1项、校级6项,一作或通讯发表教学论文3篇。出版教材10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8部,2部被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年度精品教材。担任4部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独立主编出版教材1部。获全国高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广东省本科高校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获其他各类教学优秀奖10次、教学成果奖3次。获校级“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南医优秀教师” 等荣誉称号。朱德荣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山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硕士,香港大学化学系哲学博士,香港大学研究助理,专业方向电分析化学。主持及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香港创新技术基金、香港应用研究种子基金、香港基础研究种子基金、粤港科技合作资助项目、广东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主要从事药物分析的教学工作。王声王声,博士,讲师。本科就读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2014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任职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主讲《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获广东省教育厅首批本科“课堂思政”试点示范课堂1项;参与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第一参与人,《药物分析》);获2020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20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学综合实验指导》编委;主持广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1项;参与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2项(排名第三),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广州医科大学岭南道地药材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指纹图谱等。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多篇,包括J. Drug Deliv. Sci. Technol., Food Chem. Toxicol., Inflamm. Res., Molecules等。
高晓霞 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7篇。社会任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沉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儿童中毒救治中心首届专委会委员。 主讲《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课程。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各2项,建设完成省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药物分析虚拟实验室的建设”,牵头建设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高等仪器分析”,参与建设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色谱分析”。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篇,参编规划教材8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特等奖1项(第二)、二等奖1项(第二),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第二)。指导本科生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2项,荣获国家级奖项“药苑论坛”二等奖1项。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学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陈晓颖 广东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擅长利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篇。系统讲授《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两门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副主编《生物药物分析》《药物分析笔记》2部,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2部。 目前担任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广东药学院优秀教师” 和“广东药学院先进教学工作者”称号。曾获“广东药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周漩,分析化学理学博士,药物分析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信息学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第二批校级培养对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编写专业著作5部。在广东药科大学青年教师竞赛中多次获奖,获得广东药科大学第九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药物分析》(2014年)成员。
谢智勇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副院长,教授,博导,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访问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药物分析学学科带头人,肠道菌群与代谢调控课题PI。 主要研究兴趣为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物分析,重大疾病多组学的基础与应用转化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已在Food & Func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国内外期刊期共发表论文140 多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他引过1000次,参编《药物分析学》等专著6部。现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GLP与药理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现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创委等专家。
徐新军 药物分析学博士,中山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信局、广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库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广东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药、化学药质量标准研究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已与企业合作完成多项药品质量标准及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并通过国家药审中心审核,建成药品质量评价技术平台及中药化学对照品制备平台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5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近5年主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1项,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扬帆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1项。参与编写《药物分析实验指导》双语教材,《基础仪器分析》。
张婷婷 获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基于微型色谱模块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开发及应用研究和中药活性物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收载论文20余篇。 参与编写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分析学》第二版(2015年8月出版)和第三版(2020年3月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分析》第三版(预计2020年8月出版),主编《中药分析学实验》(预计2020年12月出版)。 获得“第七届暨南大学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负责讲授的《中药分析学》、《中药分析学实验》在近6年的课程评估中,排名均在学院前三名;课程资源建设评级获得最高等级“AAA”评级。主讲的《药物分析实验(全英)》获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讲授的《药物分析》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委会委员。
慈薇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学中心副主任,博士,副教授。专业方向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要参与(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科研论文14篇,其中一作或通讯9篇。主持美国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研课题1项、校级6项,一作或通讯发表教学论文3篇。出版教材10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8部,2部被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年度精品教材。担任4部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独立主编出版教材1部。获全国高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广东省本科高校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获其他各类教学优秀奖10次、教学成果奖3次。获校级“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南医优秀教师” 等荣誉称号。
朱德荣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山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硕士,香港大学化学系哲学博士,香港大学研究助理,专业方向电分析化学。主持及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香港创新技术基金、香港应用研究种子基金、香港基础研究种子基金、粤港科技合作资助项目、广东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主要从事药物分析的教学工作。
王声,博士,讲师。本科就读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2014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任职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主讲《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获广东省教育厅首批本科“课堂思政”试点示范课堂1项;参与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门(第一参与人,《药物分析》);获2020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20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学综合实验指导》编委;主持广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1项;参与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2项(排名第三),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广州医科大学岭南道地药材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指纹图谱等。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多篇,包括J. Drug Deliv. Sci. Technol., Food Chem. Toxicol., Inflamm. Res., Molecul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