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工作,曾获吉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奖和卓越奖;吉林大学首届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二等奖;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作为第一主编及并列主编完成多部新形态教材和配套教材的编写:《无机化学数字课程》(高教社),2017年,第一主编;“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下)(高教社),2019年,并列主编;“十二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四版)》(高教社),2019年,第一主编;《无机化学核心教程(3版)》(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一主编;《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第4版)》,2020年,并列主编。 科研中一直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在Inorg. Chem.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
徐家宁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07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吉林省教学名师奖,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为本科生主讲无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普通化学等多门理论课程;先后主持无机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等多门本科生实验课程。 主持的“化学基础和综合实验”课程2006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作为团队带头人的“化学实验教学团队”2010年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6-2013年任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主任。 主持编写《基础化学实验》(“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核心教程》,《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导》;参与编写《无机化学》(国家级规划教材)。
张丽荣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吉林大学化学系,并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从事研究生学习,并于200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赴德国德累斯顿马普所做博士后研究。 2005年起至今任教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完成了多门次无机化学课的讲授,并参与编写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第三版)》、《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二版)》、《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三版)》、《无机化学核心教程》、《无机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等多部教材。 科研工作中,一直从事无机-有机多孔材料的合成及结构、性质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宋晓伟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同年被保送到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徐如人院士和于吉红院士。2009年获得吉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纳米孔功能材料的分子工程学组装及功能化研究,并主讲本科生专业课程“无机化学”和“化学信息学”等。2015年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阶段)。2017年受聘捷克查尔斯大学科学院,先进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中心(CUCAM)项目研究员。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吉林大学化学教师团队成员,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无机化学》主讲之一,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研究和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迄今,在Angew. Chem. Int. Ed., Inorg.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合作主编教材3 部。
程功臻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负责人。 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无机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发表学术SCI论文10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重点教材1部, 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宝钢优秀教师奖1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湖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等多项奖励。
蔡苹 1993.9 - 1997.7: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8 -1999.7:武汉生物工程学院;1999.9 -2002.7:武汉大学化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02.9 - 2005.6:南京大学配位所,获博士学位;2005.6 - 2008.1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讲师;2008.1 – 今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2013.11-2014.11: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
胡锴 现为武汉大学副教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无机化学”课程和《无机化学基础实验》的教学工作,参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无机化学》的建设。发表学术SCI论文2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宋其圣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萃取化学,无机盐化学,物理无机化学,化学教学,化学与社会。 《无机化学习题集》,主编,199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无机化学教程》,主编,2001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无机化学》,主编,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无机化学学习笔记》,个人主编,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荣誉与奖励 : 1997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综合性大学化学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04年,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无机化学教学系统研究与改革”, 2004年,山东省教学名师; 2008年,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开放创新型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2011年,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 2013年,山东大学十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014年,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印至磊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讲《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无机化学》等课程。曾赴台湾大学、加拿大Brock University 参加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短期研究班。 研究领域:萃取化学与无机材料化学 参与编写《无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教学荣誉与奖励 : 1. 2013年山东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2. 2013首届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理工类二等奖; 3. 山东大学2015年度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 4. 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 5. 获山东大学教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
周云山 现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系副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校级精品和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无机化学》课程负责人。 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 先后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印度的尼赫鲁先进科学研究中心 、韩国Sogang大学微晶体组装中心和德国Bielefeld大学从事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 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 北京市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和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从事多酸化学、纳米材料化学和功能配合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涉及功能导向的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非线性光学材料、催化材料、激光防护材料、化学毒剂降解和防护材料、多功能等级孔吸附分离材料等。在Angew Chem. Int. Ed., J. Phys. Chem. C, Inorg. Chem., Fuel,J. Hazardrous Mater., J. Mater. Chem. B, Int. J. Hydrogen Energy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1个,授权专利15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基金、军工课题、北京化工大学人才引进启动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和企业委托研究课题等20余项。
冯丽娟 现就职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公开发表教学论文11篇,主编出版教材两部,参编两部。主要研究方向无机合成和多相催化,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