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介绍
1. 本课程的性质
工程上以投影原理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图标准绘制,表达出机器或建筑物的形状结构 、尺寸大小和有关技术要求的图,称为图样。机械图样是机械行业很重要的技术文献,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的语言。所以,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能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主要是研究用投影方法绘制或识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和基本规则,同时培养学习者空间想象能力的一门学科。是机械类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机械制图基本规定,投影基础,制图基础,典型零件视图的绘制与识读,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在不同的知识模块融合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的学习。课程学时为72学时。
2.课程的内容
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基本规定,投影基础,制图基础典型零件视图的绘制与识读,典型部件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及其他图样。投影基础是用正投影法表示空间几何形体和解决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制图基础是学习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训练用工具和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是本课程的重点。机械图部分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常见机器或典型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3.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制图基本知识、投影规律和国家标准规定并熟练掌握制图技巧,具体可概括为:
掌握一种标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训练两种技巧——制图与视图的技巧
学会三种方法——徒手绘制草图、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注重四个结合——虚实相结合、立体与视图相结合、直观与抽象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向结合;
形成五种能力——空间想象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一丝不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4.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学习机械制图,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认真学习投影原理,在理解基本投影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的由物绘图,由图想物,分析和研究空间形体和平面视图的对应关系,逐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构形能力。因此学习本课程必须做到勤动手、多动脑,掌握正确的读图、绘图方法和步骤,提高绘图技能。
(2)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习题和作业时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按照正确的画图方法和步骤作图,养成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习惯,严格遵守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并具备查阅有关标准和资料的能力。 通过习题训练,培养绘图和读图的能力。所以制图作业必须做到投影正确、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线分明、图面干净。
(3)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是科技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和提高。
(4)由于图样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绘图和读图的差错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而在完成习题和作业时,应该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参与网络讨论。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学习心得及时交流和讨论,保证课程学习质量。
本课程只能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初步基础,在后续课程以及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还需继续提高。
5.课程特色
该课程是机制专业群的“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中的平台基础课程,课程建成了省级资源库,为院级精品在线课程,课题组编写了《机械制图项目教程》十二五规划教材,被评为院级优秀教材,《机械制图课件》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课程内容设计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以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工程制图课程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为指导思想,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以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为主线,遵循“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部分知识点不但进行分步作图的思路,而且还提供微课、视频或动画的教学资源,以便于降低难度,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
6.教学团队
该教学团队由机械学院院长领导,由长期担任《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主讲老师参与,教学经验丰富,团队协作能力强。项目组成员共8人,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2人,助教1人。老中青结合,人员结构合理。其中获学院“优秀教师”2人,“教坛新秀”2人,获陕西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2人。团队成员在课程建设方面完成了“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省级资源库和院级在线课建设课程。
7.课程推广价值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路是“以学习者为本、以易学、易懂为目”。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将学习时间和知识内容“碎片化”。所谓“碎片化”是碎而不散,碎而不乱,是把所有课程内容以小知识点的形式呈现,针对每一个小知识点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这样既符合课堂学习特点又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缩小学习时间,能有效的掌握知识点。
该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学习途径。可以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相互融合,满足校内与校外不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国家高职扩招后的实现弹性学制必须具备的学习资源,具有很重要的使用和推广价值。